小说快穿大明:我在国子监当博士中的内容围绕主角沈飞朱元璋的军事历史类型故事展开,本书是“恐龙吃萝卜”的经典著作。精彩内容:我叫沈飞,穿越大明,见徐达要兵败漠北,好心他献出灭元朝十二毒计!他竟然弃之敝履,赶我出去?!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倒是要看着你兵败漠北,如何与朱元璋交代!……“区区雕虫小技,竟敢在此显摆!”营帐内,徐达嗤笑道,声如洪钟“谈兵论道,岂是你等不沾刀枪的书生所能洞悉的真谛?”“想我自亳州振臂一呼,率军征战南北,早已悟得兵贵神速,势如破竹之理!”“尔等国子监的儒生们,尽是些玩弄辞藻的酸丁!”徐达...
第12章 阅读精彩章节
随着时光流转,越来越多南方学子喜形于色,手舞足蹈,仿佛一日之内已阅尽世间繁华,尽享登科之乐。
然而,大多数金榜题名者皆出自南方富庶之家,这让一旁观瞧的北方学子满腹怨气。
他们多年苦读,每晚灯火通明,孜孜不倦地复习课业,目标就是在此次科举中蟾宫折桂,但未曾想到竟遭此惨淡结局。
他们痛恨不已,无比愤慨!真恨不得将眼前那张皇榜撕个粉碎!加之近日流传的流言蜚语,使众多学子坚信其中有严重的舞弊现象。
简直荒谬绝伦!榜单之上竟全是南方学子的名字,北方学子竟无一席之地!难道这大明的天下真的容不下北方人吗?莫非大明仅仅拥有半壁江山?许多人心中涌动着不平,紧紧握拳,目光中怒火炽烈。
“真是岂有此理!”
“朝廷明显对我们北方人存有偏见!”
“这般行径!”
“这般举措!”
“朝廷究竟如何看待我们北方人?”
“莫非大明疆域仅限江南半壁?”
“不如南北分治!”
“没错,南北分治!”
“无需理会朝廷,我们自行分治!”
这些正值青春热血沸腾的学子们,无所畏惧地喊出这些言语。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此类言论足以构成株连九族的重罪,但他们毫不退缩。
他们背后倚仗的是强大的家族力量,若朝廷敢对他们动手,那就玉石俱焚,不惜动用整个家族的实力与朝廷对抗到底。
驻守现场的士兵们,面对这气势如虹的学子们,此时显得无力阻止,更不敢贸然上前干预,以免稍有不慎便引发冲突,性命堪忧。
其中一名士兵察觉事态即将失控,立刻对身边同伴低声道:“我们得赶快上报陛下!”
深知凭自身之力无法解决当前困境,他们决定先行通知陛下,静候旨意再作行动。
朝廷恩科竟闹出如此轩然大波,学子们的忍耐已达极限!
“诸位兄弟,随我一同前往贡院,向朝廷讨个说法!”
这位北方学子鼓动着身后群情激愤的同伴,年轻的冲动和不屈在此刻凝聚成了锐利的矛头。
他遭受了欺骗,胸中怒火熊熊燃烧,急需寻个出口宣泄,少年的勇气让他决心直面朝廷,寻求公正裁决。
贡院门前汇集了各地愤慨的学子,官员们面对此情此景,心中惶恐,手中兵力有限,难以应对这汹涌的人潮。
随着时间的悄然推移,人群中走出一位衣着华贵、气质儒雅的男子,一看便知是出身豪门,此人正是朱标。
朱标步入人群,环顾四周,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沈飞。
“先生,请坐。”
沈飞平静回应,即便面对身为太子的朱标,他也一如既往地从容淡定。
朱标坐下,眉宇间略显忧虑,抬眼看向沈飞,语气诚挚地询问道:“学生心中有些困惑,不知先生能否答疑解惑?”
他此番造访的主要意图,
就是倾听沈飞解析他的困扰。
沈飞凝视着朱标,
似乎一切都了然于胸,
在仔细打量朱标一番后,他徐徐言道:“今日驾临此处,太子殿下关心的应是科举之事吧。”
此言甫出,朱标面色惊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沈飞,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
沈飞仿佛能洞察一切,对自己内心所想洞若观火,此言实在令人惊叹。
朱标面露一丝苦涩,微微点头,欲言又止:“先生……这……”
沈飞仍旧保持着那份淡然,接着说:“看样子我的猜测是对的。”
言罢,他并未立即深入探讨,而是将注意力转向桌上清茶,邀请朱标品茗:“咱们先饮茶,此事稍后自会明白。”
茶香袅袅,令人沉醉。
然而朱标面上透出几分焦急,虽然急于得知答案,但看到沈飞那泰然自若的姿态,他知道不必急于一时。
既然沈飞已有提及,那么答案应在适当之时自然揭晓。
朱标饮下一口茶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由衷赞美道:“这茶甘醇怡人,余味悠长,堪称人间珍品,不知它唤作何名?”
“此茶并无特定名称。”
沈飞眼眸中闪过一道光芒,继而解释:“世人过于追求虚名浮利,实则皆为过客,故此茶无名。”
这句话虽平淡无奇,却在朱标心中激起涟漪,他陷入深深的思考。
过了片刻,他豁然开朗,面向沈飞兴奋地道:“先生,我似乎明白了您刚才所说之意!”
沈飞轻轻点头,未作过多回应。
茶杯中的茶水已剩半盏,朱标时而注目窗外。
而沈飞始终保持着那份超然的宁静。
就在这时,客栈外锣鼓震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声浪震耳欲聋。
朱标闻声后双眼一亮,笑着对沈飞说:“先生,原来今日正是恩科放榜之日,想必有许多才子得以高中。”
身为皇家血脉,身为太子的朱标,生活无忧无虑,无需承受一般士子的艰辛。
然而,那些普通的学子却需耗尽毕生精力,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
沈飞望着朱标,轻轻颌首,平静地问道:“太子殿下,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学子通过科举获取功名的呢?”
朱标闻言略感意外,随即认真答道:“这些勤奋攻读的学子若能效力朝廷,无疑将为国家增添宝贵的财富。”
“朝廷选取人才时,究竟应优先考虑世家大族,亦或贫寒子弟,亦或是北方才俊,亦或是南方学子?”
沈飞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朱标面色庄重,挺直身躯回应:“无论贫富差距,不分南北地域,只要是才学出众者,都有机会成为大明帝国的支柱之才。”
沈飞听罢,微微挥手示意,平淡地说:“太子殿下,您不妨亲自去确认一下榜单。”
尽管朱标对沈飞的建议略有不解,但他还是遵从意见,离开了此处。
他恭敬地向沈飞行了个学子礼,然后径直前往恩科榜单公布之处。
那里已汇聚了众多翘首以盼的学子,场面异常热闹,每个人都渴望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期盼借此次科举实现人生的飞跃。
在人群的簇拥下,朱标走进榜单。
守护在那里的侍卫见是太子亲临,纷纷行礼致敬。
朱标稳步上前,逐一审视着榜单上的名字,从头至尾,一字不漏。
然而,当他看清榜单时,脸色骤变,原来所有的中第者竟然均出自南方。
首次科举就出现这种情况,令朱标心跳加速,背后冷汗直流。
他深知如果此事被父皇知晓,必定会引起雷霆之怒,恐怕将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皇城内,宏伟壮观的奉天殿外,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停靠在此,车内端坐的正是太子朱标。
在得知外面发生的状况后,朱标内心极度焦虑,深知必须尽快将今日事件告知父皇,否则事态恶化,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刻,马车内的朱标额头渗满了冷汗。
正当众多官员乘坐轿辇出行,沉浸在对科举盛世的美好展望中,例如胡惟庸、李善长等人,都寄希望于天下能被大明的恩泽所征服,从而使他们名垂千古。
正在刘伯温思绪飘渺之际,突然一群人冲过来,大声喊叫着:
“停下!我们要个说法!”
“不许过去!下来解释清楚!”
“我们今天来这里就是要讨个公道!”
拦截轿撵的正是那些忿忿不平的北方学子,使得轿子无法前行。
周围的侍卫们紧张地举起武器试图驱散人群,但由于人数众多,实难做到。
一旦鲁莽使用武力,恐怕今日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招致更大的灾祸。
身处轿中的刘伯温感受到了异样的氛围,他轻轻掀开轿帘向外望去,只见前方聚集了一群学子,从他们的装束判断,显然是北方人士。
“贪官污吏,现身答话!”
“即使有人玩弄手段!”
“求一个正义的交代!”
“我们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
紫禁城中,奉天殿上,那象征至高无上地位的龙椅上,朱元璋身披龙袍,眼神锋利如刃,帝王的威严如潮水般弥漫,令周遭人等无不感到敬畏,乃至连抬头仰望都不敢,生怕触怒龙颜。
而今日的朱元璋,较之往常,心情明显舒畅不少,他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新科进士们前来朝见,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其背后士族对大明政权的认同,让他的皇位更加稳固。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恭顺地立于朱元璋身前,他敏锐捕捉到皇帝面上的愉悦,心中的紧张也随之稍减。
毕竟,伴君如伴虎,每日侍奉在天子身旁,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这让他时刻处于戒备之中。
朱元璋抬眼望向毛骧,朗声笑道:“毛骧,今日我等就在奉天殿迎接四海才俊,让他们见识一下我大明天子的胸襟气魄。”
毛骧听后不禁一怔,连忙行礼道:“陛下气吞山河,古今罕见,学士们面圣定会为陛下之威严所折服。”
尽管朱元璋素来不喜阿谀奉承,但这样的话语听来依然悦耳,他望着毛骧,笑容满面:“好,毛骧,你的忠心我记下了,往后定有重赏。”
毛骧闻言,惶恐而又激动地鞠躬:“微臣谢主隆恩!”
朱元璋没有再多言,脸上洋溢着笑意,缓缓踱步至殿外。
他眺望着这片属于他的江山,仿佛看见万民俯首称臣的景象,那种居于万人之上,手握生死予夺的无上权力,即便是朱元璋,也不免感到些许飘飘然。
试想,谁不愿拥有这主宰天下的力量,又有多少人穷尽一生,只为攀上权力的顶峰。
微风拂过,朱元璋心旷神怡,沉浸在这份由权力带来的满足之中。
正当朱元璋沉浸在对恩科的自豪之时,太子朱标身着太子服饰,脚步匆匆地奔来,脸上满是慌张。
他急于将外界的变故告知父亲,因为目前父皇对此尚不知情。
朱标未至,呼声已先传入:“父皇,大事不妙,情况紧急!”
沉浸在悠闲中的朱元璋,突闻这不和谐的呼唤,眉头不禁紧锁。
朱元璋的周身突然散发出一阵刺骨的寒意,冷峻地问道:“是何人在外面喧哗不已!”
站在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急忙望向远方,当辨认出是太子朱标时,他迅速趋步至朱元璋面前,恭敬禀告:“皇上,是太子殿下朱标来了!”
朱元璋一听“朱标”
二字,那股凛冽的杀气才逐渐收敛。
然而,毛骧却被刚才皇帝散发的威压吓得动也不敢动,尽管跟随朱元璋多年,这种无形的压迫感仍旧令他难以承受。
朱元璋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朱标平日里总是温文尔雅,怎会如此失态?
朱元璋略加思索,随即向朱标走去,关切地询问:“标儿,出了何事,让你如此焦急?”
意识到情况不对,朱元璋眉头紧锁,缓和了语气:“别急,慢慢说来。”
随即,朱元璋的眼神变得严厉,命令毛骧:“你负责封锁奉天殿,没有我的指令,任何人不得进入!”
“遵旨!”
毛骧恭敬领命,随即离开。
在奉天殿外,数辆华丽的马车缓缓停下,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这三位大明重臣相继下车,他们的面容透露出焦虑与匆忙,显然急于将外面的紧急情况禀报给皇上。
正当三人欲踏入奉天殿时,毛骧突然现身,挡在了他们面前,面无表情地宣告:“三位大人,皇上吩咐,此刻任何人不得入内,请各位在门外稍候!”
刘伯温三人闻言,面露惊愕,脸色瞬间苍白。
他们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刘伯温心中更是暗叫不妙。
从毛骧那冰冷的眼神中,刘伯温深知此时强行闯入只会招致朱元璋的雷霆之怒。
对朱元璋,刘伯温哪怕智计无双,也不免心生惧意——朱元璋仿佛拥有无数双眼睛,任何细微动态都逃不过他的掌握。
刘伯温回想起曾经见识过的朱元璋手段,不由叹了口气,转向李善长,沉重道:“今日之事,恐怕棘手!”
李善长,官场老手,心中已猜到了七八分。
胡惟庸见状,忍不住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小说《快穿大明:我在国子监当博士》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